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昌平实验室引发热烈反响。
昌平实验室主任谢晓亮表示,这次科技大会充分反映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总书记的讲话内容非常深刻,既肯定了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也为加快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方向,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期望与要求。他所强调的“八个坚持”和“五个要素”,是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经验的高度凝练与总结,也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科研工作绘就了路径图。总书记指出,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也是昌平实验室正在践行的目标使命——既开展0到1的原创基础研究,也进行1到10的前沿应用研究。当前,昌平实验室正基于原创的前沿底层技术,全力推动癌症早筛、新免疫治疗、人造胰岛、脑神经调控等技术实现关键突破。我们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研组织实施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形成生命健康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6月26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期间,昌平实验室副主任邵峰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九届学术年会全体院士学术报告会上进行了题为“免疫学与生命健康”的学术报告,聚焦原创基础科学发现催生和发展肿瘤免疫治疗,阐述了深入理解炎症和免疫反应机制对开发新型免疫治疗和改善人们健康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细胞焦亡的科学概念、分子机制,以及细胞焦亡在肿瘤免疫中的潜在应用和展望,受到了一致好评。
谢晓亮主任(右)和邵峰副主任(左)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及了昌平实验室科学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邓宏魁团队的“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研究工作。邓宏魁表示,此次全国科技大会,习总书记发表了对于基础前沿研究的突破性成果的重要讲话,其中提及了我们的工作,让我深感振奋和鼓舞。回顾我们团队在化学重编程领域的研究历程,从最初的理论探索到如今的技术突破,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每一项进展都离不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国家实验室的支持下,近年来我们加速推动化学重编程技术在重大疾病治疗方面的转化应用。这项技术在原理和应用优势上超越了传统的重编程技术,特别是在安全性和可控性上得到大幅度提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在化学重编程研究领域深耕,为临床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我们的目标是开发针对多种重大难治性疾病的新型疗法,为实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做出切实贡献。
昌平实验室科学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乔杰(第1完成人)和昌平实验室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汤富酬(第2完成人)的“人类生殖发育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代际传递规律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汤富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说:“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国际环境越复杂,我们越要敞开胸怀、打开大门,统筹开放和安全,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我们听后深受鼓舞。基础科学研究是开放性的、世界性的,需要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科研工作者坚持不懈地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开放性和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内生要求,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就有“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推己及人的普惠精神。在目前国际环境这么严峻的情况下,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强调科学研究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共享性,强调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互利性,坚持双赢思维,坚持着眼长远未来思维,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引领了科学研究的先进理念,从根本上为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作为普通的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员,一定继续努力奋斗,为推动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昌平实验室科学家、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叶丽林(第2完成人)参与的“免疫细胞新亚群及其调控机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叶丽林表示,非常荣幸作为获奖人和昌平实验室其他科学家一同参加这次盛大而意义非凡的全国科技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科技事业高度重视,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总书记在此次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在昌平实验室探索癌症免疫治疗新策略的团队,我们倍感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时间紧迫。当前,我国的癌症年发病数及死亡人数均高居世界前列,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巨大挑战。免疫疗法已成为当前癌症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仍存在响应率低、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重大挑战。研发高效的癌症免疫治疗新策略成为国家健康战略的重大需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我们将继续聚焦该领域,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一步一个脚印,为创新癌症免疫治疗策略、提升癌症病人生存期及治愈率,贡献中国智慧及“昌平”方案。
叶丽林(左)、谢晓亮(中)和张泽民(右)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现场
昌平实验室科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王健伟(第1完成人)和昌平实验室科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任丽丽(第3完成人)的“突发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任丽丽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这是对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的“时间节点”信号,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五条路径,更是对我们未来科技工作的布局和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传染病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我对“要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强化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的内容印象深刻。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底座,是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产品发展的灵感来源,更是我国成为科技强国的首要要素。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强化顶层布局,围绕重大问题开展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形成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科研方式,将会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成果提供可靠的支撑保障。我国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现实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昌平实验室在灭活疫苗序列和免疫效能验证、气溶胶检测等多项任务中,有组织地融合了多学科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力量,实现了诸多关键技术的突破。
昌平实验室科技工作者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刻内涵和迫切任务,也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令人深受启发,倍感鼓舞,大家将坚守初心,只争朝夕,努力产出原创科研成果,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贡献昌平实验室力量!